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强国的重要方略,营造学院学术交流氛围,提升员工参与学术创新的热情,2022年太阳集团tcy8722广邀业内专家学者开展近50场学术论坛,极大丰富了全院师生的学术生活。
1月4日上午,第172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徐进良教授,开展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学术进展交流,徐进良教授讲解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请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写作要求,以及结合自己团队的申报经验给公司未来计划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员一些建议。
3月27日,第36期赋能讲坛学术举行。太阳集团tcy8722刘江伟老师作题为“从飞机发动机到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关于能源消耗与气候变化的难题,讲述了核能发电,燃气轮机以及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并指出了燃气叶轮等金属零件工作条件恶劣,质量要求之高,从而引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4月2日,第37期赋能讲坛举行。太阳集团tcy8722杜婷婷老师作题为“关于文献综述的那些事儿”的报告,讲述了常见论文的分类,论文的常见问题以及检索论文的常用方法;讲述了文章的结构角度,如何快速从文献中读取我们所需信息;就同学们“如何写”的问题,杜老师提出了几个要点。
4月11日,第38期赋能讲坛举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童立作题为“电车难题新探”的学术报告,通过本次赋能讲坛,同学们对“电车难题”有了新的思考与见解,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对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4月12日上午,第173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太阳集团tcy8722优秀研究生王玉琢。围绕钙循环强化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进行了介绍,分享了她的科研经验。
4月15日下午,第174期能动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经理杜小泽教授。本次报告围绕多元储能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发挥主动调控功能的实现途径、拟突破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瓶颈进行综述。
4月22日下午,第175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财政科技创新引导等项目的负责人闫素英教授。本报告针对太阳能聚光吸热与储热技术在严寒寒冷地区的需求、应用以及技术路径问题进行综述。
4月28日,第39期赋能讲坛举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热科学工程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鑫煜作题为“有机电子器件微纳尺度热输运”的学术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器件内部各材料间微纳尺度热输运机理做出了阐释,指出有机半导体材料热运输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晶粒之间的空位,导致了热导率的下降进而降低了热量的传导。
5月6日下午,第176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该论坛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帅永教授作为主讲人,他以“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路径与创新技术”为主题,介绍了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背景下能源供气体系转型和太阳能热驱CO2还原再生术,中高温储热介质与智慧储热系统等帅永课题组的一些研究内容,增进了同学们对低碳节能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5月10日下午,第177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太阳集团tcy87222018级博士生李军。李军浅谈自己的研究生之路并且分享了粉状活性焦烟气资源化脱硫工艺的再生过程研究。
5月13日下午,第178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田华教授。报告基于在跨/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近十余年研究积累,从CO2物性出发,介绍CO2循环构建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以及在内燃机余热回收、2022年冬奥会制冰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6月1日下午,第179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赵佳飞教授。本次报告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主要赋存于海洋与冻土地带,其开采过程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并易诱发储层结构变形,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是国际关注热点,开展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水合物技术有具有广泛的工程意义和价值,开展水合物流动安全保障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对于传统油气开发以及储能节能具有重要价值。
7月16日上午,第180期能动学术讲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他针对热泵技术创新与应用及其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等问题做了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在碳中和的中国未来,热泵的脱碳潜力可达到中国目前20%的碳排放量,实现热泵的深度脱碳需要特别的干预措施,以平衡技术进步、技术经济、政策激励和综合短期和长期决策,热泵可以在碳中和的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7月21日下午,第181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邵双全教授。报告从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架构、取热侧、输配侧、冷源侧和智能运维等方面的节能措施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进行了探讨,以助力于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节能减排。
7月23日下午,第182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担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李震教授。本报告重点介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节能的前沿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并从具体应用方面阐述数据中心的节能措施和关键技术,助力于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节能减排。
8月3日上午,第5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顺利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太阳集团电子游戏特聘教授邢建平。邢建平讲述了创业的必备因素,并且阐述了创新和科研的关系,最后对卫星导航系统做了介绍,表明北斗新时空应该注重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并且讲述了顶层设计和策略。
9月21日,第183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会议线上进行,邀请了Elsevier北京办公室期刊出版人孟恺出版人作学术报告。他简单介绍了Elsevier的发展和历史以及投稿实用方法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最后解答了参会人员提出的困惑,让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11月4日,第184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东北电力大学蔡伟华教授,开展了题为“深海天然气领域高效紧凑换热器研发”的讲座。论坛围绕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运装置(FLNG)中的关键设备—绕管式换热器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展开,介绍烃类介质两相流动与换热及设计与仿真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以求为FLNG绕管式换热器国产化提供重要参考。
11月5日上午,第185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高温气体辐射现象学研究“,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董士奎教授主讲,围绕高温气体辐射机制特性、原理方法和相关数据库讨论和连续流域高温气体辐射相关的现象学研究。主要讨论发动机尾焰流场、高速飞行器激波绕流场辐射机理与辐射现象学特性。
11月5日,第186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军明教授,围绕近场热辐射新机制及航天器热控应用探索进行探讨。赵军明介绍了近期在梯度折射率介质近场辐射机制及其航天器智能热控应用领域的系列原创探索成果,包括“内部激元”“光子PN结”及“近场辅助航天器智能热控皮肤”等。
11月7日,太阳集团tcy8722于兴隆山校区举办以“国际科学前沿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参加的太空粒子实验”为主题的第40期赋能讲坛,由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锲担任主讲,孙锲通过人类对宇宙的逐步探索,引出了国际科学前沿与国际大科学工程-AMS,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AMS的工作原理、研发过程、取得成果以及它对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11月10日,第187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谢秀娟研究员,她对我国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从“0”到“1”的发展与挑战方面进行探讨。谢研究员由浅入深,从日常低温现象到低温技术在基础物理实验上的应用,加深了员工们对低温技术内容的理解。
11月10日,第188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饶伟研究员,围绕低温生物医学中的精准控冰机制及应用研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展示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及如何使用低温保护新材料以及运用新技术,展示了医学与工科的完美融合交叉。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蒙纳什大学周松研究员介绍了高温下CO2反应与氯化物废物资源化耦合技术,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多伦多大学王宁博士后对产氧催化剂的相关机理进行介绍,并针对产氧催化剂在绿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做出了详细介绍。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香港理工大学孙科科博士后在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及其性能劣化规律方面做出了详细报告,并介绍成果在路面快速修补和下水管道等方面的相关应用。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大连理工大学段会全博士后展示了低负荷下基于燃油浓度、燃油活性和进气温度的PODEn/汽油低温燃烧过程协同控制方面的研究。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逄颖平博士后围绕用于能量转换和环境修复的超薄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进行报告,并展示了其相关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香港理工大学朱谢飞研究员围绕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及CO2捕集助力双碳目标方向进行汇报,生物质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未来将在整个能源系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齐建荟副教授对超临界CO2涡轮机械仿真平台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伯明翰大学车汉桥博士后介绍了含颗粒多相流动的相关机理,并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思路展示了其团队在含颗粒多相流动方向的实验测量和数值仿真成果。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悉尼大学赵春荣博士后储热系统讲述了储能系统中的热管理及强化换热问题,其中着重介绍了强化换热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系统地讲述了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和锂电池在全电载人飞行器中的能量管理。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张春华博士后就孔隙尺度多相流介观方法及数值模拟研究做相关报告。准确理解孔隙尺度内多相流动过程、不稳定机制及未发现的机理,对工程预测及技术优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浙江大学王强博士后围绕风电场运行特性和大气环境效应的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展开报告。展示了其团队在风力机运行优化精细化模拟方法和风电场大气环境效应的相关成果。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张创博士后围绕高效介观数值方法及多尺度传热机理研究做相关报告,其团队相关研究解决了传统方法在近扩散区域收敛慢的问题。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王京盈副教授介绍了高超声速热化学反应流动与热辐射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介绍了其在解决高超声速的“热障”问题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1月12日,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慕尼黑工业大学王其博士讲述了核能制氢技术和高温气冷堆耦合硫碘热化学制氢系统,并进行相关热力学分析。
11月14日晚,第189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段伦博教授,他围绕载氧体辅助固体燃料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介绍了载氧体辅助燃烧技术的技术背景以及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基于研究成果对OCAC技术的优势进行总结以及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1月17日下午,第190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汪一教授,围绕生物油精制过程结焦机理及调控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汪一教授讲述了生物油精制过程中特征组分聚合反应调变理论,提出了可以使自由基稳定化的生物油结焦调控方法。
11月18日上午,第191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任强强研究员,对煤气化飞灰“强化预热”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介绍,向参会人员展示了团队研发了基于流态化改性的流化熔融新工艺,并介绍了煤基固废熔渣制备高值材料的研究进展。
11月18日下午,第192期能动学术论坛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北京大学邵元龙研究员,围绕石墨烯增强复合纤维及功能应用展开报告。他结合石墨烯优异的本征特性,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在复合纤维体系内的增强机制,同时简要分析了石墨烯复合纤维体系的前沿策略,讲述了石墨烯在制备及应用方面面临的关键挑战。
11月23日上午,第193期能动学术论坛举办。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修林做客此次讲坛,作题为“推进传热的极限以应对电子器件、能源和气候的挑战”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做出的一系列推进传热极限的努力,以期为电子器件热管理、可持续能源和气候危机等方面的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11月23日下午,第194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化振教授,对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气态汞等控制技术原理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11月24日下午,第195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邀请华北电力大学陆强教授作题为”多源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成套技术与装备“的学术报告,对多源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成套技术与装备技术原理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从微观和宏观上深入研究了生物质及典型组分快速热解特性与机理,讲述了生物质热解过程定向调控机制。
11月28日上午,第196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东华大学侯成义研究员,对热电与摩擦纳米发电纤维材料与器件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此次汇报侯成义研究员主要总结了多种连续化工艺制备的能源-信息一体化功能纤维与织物电子材料与器件,以及解决的纤维状电子器件难以连续化大规模稳定制备的问题。
12月3日,太阳集团tcy8722于兴隆山校区举办以“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及其应用研究”为主题的第41期赋能讲坛,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京盈担任主讲。王京盈教授分享了大量关于流体力学的知识,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其基本技术流程,以及流体力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等。
12月7日下午,第197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大连大学潘立卫教授做客此次讲坛,作题为“分布式制氢及其在氢能-燃料电池热电联供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以开发5-30kW分布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为目标,其团队所研究的不同技术路线的系列分布式制氢系统,及相应的系统样机的研究成果。
12月9日下午,第198期能动学术论坛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华东理工大学高云飞研究员,围绕化学链技术边界的探讨与思考作相关报告。高教授与现场的师生们进行了关于催化重整过程中载氧体中晶格氧与吸附氧的具体作用机制等相关方面的讨论。
2022年,尽管疫情影响到了与专家学者们的线下交流,但高质量的学术论坛依然让员工们聆听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报告,接触到了学科的知识交叉和融合创新,感受到了能动行业的无限可能性。2023年已至,我们期待学院继续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带动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